249:两害相权取其轻(5 / 5)
等到日近中午的时候,宋封禹才沉着脸回来。
顾清仪听到声音忙走了出去,瞧着他神色不好,上前帮着他将外裳脱了,问道:“不顺利?”
宋封禹的怒火压了又压,此时对着顾清仪总算是破了个口子,怒道:“这群混账,真以为朕不敢杀他们。”
顾清仪瞧着宋封禹气的不轻,看来不是一般的不顺利,忙劝说道:“凡事不可能一蹴而就,咱们要有耐心,你忘了,当初还是你跟我说事缓则圆,怎么叮嘱我的时候像样,到你自己就压不住了。”
宋封禹听着顾清仪这样说,顺着她的力道将厚重的外衣脱下,换了轻便的常服,这才接着说道:“你是不知道,这些混账居然还想让朕给裴济死后哀荣,上个封号。”
顾清仪闻言心里咯噔一下,只有那些立下大功的人,过世之后君主会念及往日情分才会给予死后恩荣。
但是像是裴家这样的,从根子上就把皇帝得罪死了,你还想死后恩荣,做什么美梦。
世家这样做,不过就是跟皇帝掰腕子,互相试探深浅。
这群人真是在皇帝底线踩雷的边缘为生命唱赞歌,真是有勇气。
“先让他们得意两天,等您的证据摆出来,这些人就偃旗息鼓了。”顾清仪安慰道。
话是这样说,宋封禹心里也清楚,但是这股火就是压不下去,忒气人。
这种事情顾清仪帮不上忙,但是她有个歪主意,看着宋封禹笑着说道:“这样,明日早朝陛下就跟他们说科举举才的事情,看不吓死他们,这种大事比起裴家的事情来,他们自然会更关心这个。”
两害相权取其轻嘛。
只有一个选择的时候,大家会集中火力,但是有了选择的时候火力就分散了。
对于世家来说,掌握着朝廷选才的通道,等于遏制住了皇帝的喉咙,这等大事自然是重中之重。
顾清仪便将自己一上午写出来的科举的框架递给宋封禹,“我就是异想天开随便想着玩,你随便看看,反正哪里不合适,你自己看着改。”
宋封禹拿过去仔细看。
各朝科举科目都是不断变化的,唐朝科举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法律)、明字(文字)、明算(算学)等等科。宋朝王安石变法将科举改为只设进士一科,元、明、清时期的科举也只设进士一科。清还开过特制(特别科),如博学鸿词科、翻译科等。
科举除了特制科目外,明经,进士科考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考试在各个朝代也有不同,唐朝主要有时务策(策问)、墨义、口试、贴经、诗赋等,宋朝主要是经义、策问、诗赋等,到明代只有经义一门了。
现在大晋人才太缺了,她主要借鉴的还是唐朝。
但是她记得只有个大概,所以细节还是要宋封禹召集人才自己填充。毕竟这种大事要因地制宜,步子快的太快容易翻船,所以这次跟世家就裴家的事情较量是个好机会啊。
顾清仪越想越觉得可行,两个选项选裴家还是科举,她敢肯定那些老狐狸肯定不愿意后院着火,必然会舍弃裴家选择集中火力攻击科举。
这样的话裴家的事情宋封禹能借机收拾,等裴家的事情落幕之后,科举暂时不能上,他们完全可以先把缩小版的制科弄出来,这也是二选一嘛。
底线就是不断试探的,只要你退了一步,就能有无数步。 ↑返回顶部↑
顾清仪听到声音忙走了出去,瞧着他神色不好,上前帮着他将外裳脱了,问道:“不顺利?”
宋封禹的怒火压了又压,此时对着顾清仪总算是破了个口子,怒道:“这群混账,真以为朕不敢杀他们。”
顾清仪瞧着宋封禹气的不轻,看来不是一般的不顺利,忙劝说道:“凡事不可能一蹴而就,咱们要有耐心,你忘了,当初还是你跟我说事缓则圆,怎么叮嘱我的时候像样,到你自己就压不住了。”
宋封禹听着顾清仪这样说,顺着她的力道将厚重的外衣脱下,换了轻便的常服,这才接着说道:“你是不知道,这些混账居然还想让朕给裴济死后哀荣,上个封号。”
顾清仪闻言心里咯噔一下,只有那些立下大功的人,过世之后君主会念及往日情分才会给予死后恩荣。
但是像是裴家这样的,从根子上就把皇帝得罪死了,你还想死后恩荣,做什么美梦。
世家这样做,不过就是跟皇帝掰腕子,互相试探深浅。
这群人真是在皇帝底线踩雷的边缘为生命唱赞歌,真是有勇气。
“先让他们得意两天,等您的证据摆出来,这些人就偃旗息鼓了。”顾清仪安慰道。
话是这样说,宋封禹心里也清楚,但是这股火就是压不下去,忒气人。
这种事情顾清仪帮不上忙,但是她有个歪主意,看着宋封禹笑着说道:“这样,明日早朝陛下就跟他们说科举举才的事情,看不吓死他们,这种大事比起裴家的事情来,他们自然会更关心这个。”
两害相权取其轻嘛。
只有一个选择的时候,大家会集中火力,但是有了选择的时候火力就分散了。
对于世家来说,掌握着朝廷选才的通道,等于遏制住了皇帝的喉咙,这等大事自然是重中之重。
顾清仪便将自己一上午写出来的科举的框架递给宋封禹,“我就是异想天开随便想着玩,你随便看看,反正哪里不合适,你自己看着改。”
宋封禹拿过去仔细看。
各朝科举科目都是不断变化的,唐朝科举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法律)、明字(文字)、明算(算学)等等科。宋朝王安石变法将科举改为只设进士一科,元、明、清时期的科举也只设进士一科。清还开过特制(特别科),如博学鸿词科、翻译科等。
科举除了特制科目外,明经,进士科考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考试在各个朝代也有不同,唐朝主要有时务策(策问)、墨义、口试、贴经、诗赋等,宋朝主要是经义、策问、诗赋等,到明代只有经义一门了。
现在大晋人才太缺了,她主要借鉴的还是唐朝。
但是她记得只有个大概,所以细节还是要宋封禹召集人才自己填充。毕竟这种大事要因地制宜,步子快的太快容易翻船,所以这次跟世家就裴家的事情较量是个好机会啊。
顾清仪越想越觉得可行,两个选项选裴家还是科举,她敢肯定那些老狐狸肯定不愿意后院着火,必然会舍弃裴家选择集中火力攻击科举。
这样的话裴家的事情宋封禹能借机收拾,等裴家的事情落幕之后,科举暂时不能上,他们完全可以先把缩小版的制科弄出来,这也是二选一嘛。
底线就是不断试探的,只要你退了一步,就能有无数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