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9:两害相权取其轻(4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种行事不当主要是针对顾清仪这个皇后,而且是让元狄查清真相,也让大家有种错觉,陛下是想为皇后撑腰,重点被转移,这也是元狄先期工作还算是顺利的主要原因。
  温水煮青蛙,大概就是宋封禹这样狡猾了。
  顾清仪思来想去,觉得问题不大,自己也跟着松口气,但是今日早朝一切顺利。
  这次裴家的事情解决之后,紧跟着在年前宋封禹还想开一次制科。
  制科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为选拔“非常之才”而举行的不定期非常规考试。
  就是国家缺人才了,要选拔人才,但是正常考试时间还早,就会举办制科。
  真要照着历史上来说,科举拔才要等到隋朝才开始,制科这个概念现在还没出现呢。
  但是顾清仪在这些就都不是问题了,宋封禹重开太学,就是为了选拔人才做储备。
  重开太学的事情随着郑桓出去邀请名士前来授课,于是就迅速的传播到各地,因此郑桓每经过一地,便会有读书人闻迅前来惠康求学。
  可以说是自郑桓踏出惠康之后,太学前来求学的学子就没断过,陆陆续续的有人前来,因此现在太学的学生数量已经比当初重开时几乎要翻倍了。
  郑桓这一趟出去的影响之大,比世家门之前预估的还要厉害的多。
  本来前来求学的不乏有各地优秀的人才,现在汇聚太学,宋封禹缺人啊,顾清仪就提出了个制科的概念。
  从察举制与征辟制之外挑选人才,凡从太学以及各地官学选拔出来的学子都要经过考试。
  科举制,盖取分科目而举士人之义,是分科举拔人才的意思。
  虽然随着朝代更迭,科举的含义已经不断地变化延伸,但是最初是分科取才之意。
  顾清仪提出的这个建议,自然是得到宋封禹的赞赏,觉得很有些意思。最重要的便是这样的考试制度,掌控权完全在皇帝手中。
  这是将人才区分于世家之外的办法,为了不激起世家的激烈反抗,察举制与征辟制下的九品中正制也不会废除,两项并行。
  但是只要此举一旦在朝堂上通过,宋封禹便有了自己取才的直接通道,与世家分庭抗礼的时间会大大的缩短。
  制科,便是类似于征辟,但是与征辟不同的是,制科也是要考试的。
  顾清仪长舒一口气,科举要办各项规章制度要齐全,她也不是天才,只能打造一个大体的构架,然后让宋封禹自己去填细节。
  这都要累得她直不起腰了,好在军演的事情已经交给连夜赶至惠康的瞿坚,至于火龙军……
  顾清仪想起上次见元狄,她将此事说与他听,让他自己做选择,他说愿意留在廷尉,顾清仪当然支持他。
  再说,照长远来看,文官的发展比武官好得多,现在能有机会文转武,可不是谁都撞上这样的好运气。
  既然元狄选择廷尉,他手下的班子还是要完善一下才好,现有的衙役多是元狄自己身边的人上任,这样做的好处便是听话好使,令行禁止。
  但是不好的地方也有,就比如专业性上,这些兵勇当然比不上专业的刑律人才。
  顾清仪就想起了殷祯,这人喜爱读书,想必对大晋的刑律应该十分熟悉,有他协助元狄就如虎添翼了。
  将殷祯的名字写在元狄的身边画了个圈,除了懂刑律的,还要一个知晓惠康各世家脉络的人才,这个就比较好找了,让郑桓推荐个世家庶子,嫡子压在头上没什么前途,但是本人又特别上进的那种,必然能胜任这种职位。
  左膀右臂搭建起来,元狄以后在惠康做事就轻松多了。
  顾清仪又想起军演的事情,真是可惜了,若是元狄选择火龙军,今年军演必然大出风头,一举扬名。
  瞿坚倒是好运气,一到惠康这么个金元宝就砸他怀里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