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宽容是消除暴行与仇恨最好的方式(4 / 4)
举个例子吧,领土面积不大的瑞士共和国数百年来一直处于那些国家强权统治的包围之中。但是,瑞士国民是勇敢、节俭、诚实和自立的。他们不需要任何救世主,而是自己管理着自己。他们在亚平泽尔通过公开的举手表决选举自己的代表,声称人的意志是自由的。瑞士和英国一样,往往成为那些在意志上受迫害的人的避难所。
瑞士人民也是不得不经过残酷的斗争而获得了自由。他们当中出现了许多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而勇于自我牺牲的领导人,阿诺德·冯·温克尔里德,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1481年奥地利侵略瑞士,前去抵抗的军队人数相对较少。两军在森帕赫小镇相遇,当时奥地利军队排着整齐的方队,形成了一个牢不可破的长矛阵容。两军交战时,由于瑞士军队的矛相对较短,人数也较少,他们被迫后退。瑞士军队想打破敌人阵容的任何努力都遭到了失败。看到这种情形,阿诺德·冯·温克尔里德对他的同胞们喊道:“我将为你们开辟一条通向自由的道路!亲爱的同志们,请保护好我的妻子和儿女!”说完,他便猛冲向敌阵,用双手抓住尽可能多的敌军长矛,然后让它们刺进自己的胸膛。他倒下了,但是敌人的阵地也被打开了一个缺口。瑞士军队迅速冲了进去,最终取得了关键性的胜利。阿诺德·冯·温克尔里德牺牲了,但是他的祖国得救了。这个小小的多山的共和国保住了自由。这场战争发生在7月9日,直到今天,瑞士人民还会聚集一起庆祝通过自己领袖的牺牲从奥地利人手中赢得的自由。
而且,瑞士女性和瑞士男人一样勇敢。她们身上有着出类拔萃而坚韧不拔的精神,以最大的勇敢克服了道德和生理上的障碍,在面临突如其来的极其严竣的危险时,她们会表现出和男人一样的勇敢。有句话叫作“英雄是英雄的儿女”,这只不过是说明了他们受到英雄榜样潜移默化的影响,并由英雄抚育成人。
1622年,即在森帕赫战役之后约200年,奥地利皇帝想主宰格里逊人,从而消灭新教信仰和它的牧师。奥地利军队首先出现在普拉蒂山谷。这个山谷夹在高山之中,它生长有茂盛的牧草,现在它仍以畜牧业而闻名。当时,男人们都在山上放牧,只有女人留在家中。当她们一听到奥地利军队到了克洛斯特尔斯山和兰德奎特山之间的谷地时,立刻就拿起丈夫们的武器——矛、镰和干草叉——冲向敌军。在瑞士境内有许多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关口,她们用石头雨点般的从山上砸向敌人,结果这些妇人大获全胜,奥地利军队被赶了回去。当然,男人们也表现出和女人们一样勇敢。此后不久,卡斯特尔的城堡遭到了奥地利军队的突袭,农民们就凭着棍棒冲向敌军,取得了胜利。基于女性在自卫战斗中的英勇精神,现在这个山谷仍然保存着这么一条原则:进圣餐的时候总是女人在前,男人紧随其后。
威廉·泰尔是瑞士人所崇敬的民族英雄,这是一位艺高人胆大的弓箭手;还有温克尔里德,就是我们前面说过的那位枪兵。前者可能是个传说中的人物,而后者却是个历史人物。温克尔里德居住过的房子在安特伍尔登州的斯坦兹镇仍然保留着,他所穿过的铠甲还保存在市政厅。在广场中竖立着他的塑像,他的怀里揣有一束长矛。
大约5个世纪以前,英格兰北部遭受过一次惨痛的失败,后来的历史表明,这次失败给英格兰带来了最大的幸福。苏格兰是个贫穷的地区,主要由山地和沼泽构成。它当时的人口还不到现在伦敦人口的四分之一,而且极为分散。这个国家和英格兰接邻,时常受到它的侵略。它与爱尔兰不同,没有又宽又深的海沟作为保护。而且,它不是一个统一的民族,它的国民也不属于同一种族。在它的北部和西部地区是凯尔特人或高地人;而在南部和东部地区则是撒克逊、盎格鲁和北方人的后裔。高地人彼此之间也相互征战。在低地人争取自由的斗争中他们也没有提供任何帮助。罗伯特·布鲁斯在逃经洛丽时还差点被麦克多格尔斯人杀掉。
华莱士是先于布鲁斯起义的。当时低地国家已被英王爱德华一世征服,所有的根据地都已被英军控制。华莱士力图激起西部地区人民的爱国热情。虽然他个人英勇善战,但他不是个善于鼓动战争的人,不能鼓动足够的力量投入战争。在福克尔克战役中他惨遭失败。当时,他是苏格兰人民渺茫的希望,虽然实际上他是个失败者。然而,他对国家的前途充满信心,这种信念比他的后继者罗伯特·布鲁斯的胜利给国民精神提供了更丰富的养料。最后,华莱士被人出卖了,他被英军抓获,带到了伦敦。1305年圣巴特罗缪节前夕,他被用雪橇从伦敦塔拖到了史密斯·菲尔德。在那里待了一段时间后,就被绞死了。华莱士为自由而牺牲了,但是,他的生命没有白白付出,他激起了同胞们对自由的热爱。以他为榜样争取自由的时机成熟了。
罗伯特·布鲁斯是诺曼人的后裔,他血管里流淌着一半英格兰人,一半苏格兰人的血。从他母亲这方面来说,他是个苏格兰人。在经历许多大胆的冒险和极大的危险之后——这都是以一种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对自由的无比热爱为支柱的——布鲁斯终于集结了一支爱国军队。1314年,他和英军在班诺克本展开了激战。在战斗打响之前,苏格兰军队跪地祈祷。爱德华二世看到了这一幕,转身对身边的爵士说:“阿根第勒,你看叛乱分子投降了!他们请求宽恕!”“是的,陛下,”爵士回答说,“但是他们不是请求您的宽恕。”战争的结局,英军不是取得了胜利,而是溃不成军。
在罗马教廷的英国使者唆使教皇约翰二十二世把罗伯特·布鲁斯革出教会,并在苏格兰王国颁布教会的禁令。1320年,当这条禁令提交给在阿巴诺斯的议会讨论时,8位伯爵和21位贵族联名写信给教皇,这封信所阐明的原则比欧洲历史上任何一个文件更有意义。它请求教皇敦促英王尊重苏格兰王国的独立,管理好他自己的事务。“只要我们还有100个人活着,”这些联名写信的人说道,“我们就不会向英格兰做丝毫的让步。我们不是为了荣耀、财富和声名而战,而仅仅是为了自由。一个真正的人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不愿丧失自由。”
与此相类似,强大的国家试图把一种新的宗教强加给弱小国家,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但是,结果都是一样,失败。苏格兰的历史就是一部反对专制暴政的历史。它给人的启示是:首先是个性的力量,其次是良知的力量,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与此同时,英格兰遭受了另一次惨败,虽然它同样被认为是可悲可叹的,但后来的历史表明,它和班诺克本战役一样,给英格兰带来了极大的福祉。那是在围困奥尔良的时候,阿诺德博士称它为“英格兰历史上的转折点。”“奥尔良之围是英格兰历史上的转折点。如果英格兰在法国的统治能建立起来,可以预料到它对英格兰未来的后果会是怎样,很可能它会成为法国的附庸。民族的兴盛并不在于战争中的胜利。我们在战争中的两次惨败却成了我们两次最大的幸运,这就是奥尔良战役和班诺克本战役。奇怪的是,在爱德华二世统治期间,我们在阿索里取得的对爱尔兰的胜利成了一次重大的灾难,而被苏格兰打败却成了一大幸事。如果爱尔兰保持独立,后来它可能就会像苏格兰一样被我们统一。如果苏格兰衰落下去臣服于我们,这就会像爱尔兰一样,对我们是另一个大灾难。”当时英国正在征战法国,他们在许多战斗中都赢得了胜利。他们进驻了巴黎,正在围攻奥尔良。法国处于沦陷的悲凉氛围之中,那些大贵族抛弃他们的国王(查理七世),每个人都试图建立自己的一个独立王国。那些城镇不做任何抵抗就沦陷了。税赋只有通过武力才能征收,甚至连国王自己的生活都成了问题,更不用说维持军队的开支了。人民对国王和贵族都失去了信心,他们祈祷上帝能以某种方式解救自己的国家。
奇怪的是,一个极其细小的事情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一个女孩儿——一个在家里纺纱织线在户外放牧的乡下姑娘——出来挽救了法国。贞德出生在洛林地区的图利密村庄。她朴实、纯洁和虔诚。虽然性情急躁,但她有许多梦想,喜欢倾听人们对她所说的那些神圣的话语。当看到自己国家的遭遇时,人们告诉她“去拯救法国的国王”,而她也确定“她能帮助国王收复国土”。于是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包德雷科特上校,这位上校一开始还以为她神经出了毛病,最后还是被她的激情所打动,给了她一支武装力量,并引荐给国王。她穿过150英里的英军占领区,最后安全地抵达了当时国王和朝廷的所在地奇努恩。
国王只知道高兴,却不能提供任何方面的帮助。而主教和牧师却认为她是个女巫,受到了魔鬼的唆使。尽管如此,国王还是派她去奥尔良作战,因此她来到了这座被围困的城市。英国军队开始疲于奔命,寒冷的冬天里他们一直坐在奥尔良城外,士气开始消沉。自索尔兹伯里伯爵死后,他所招募的士兵纷纷离开军营,那些和英国人结成同盟的勃艮第人也开始重新听从自己的大公的召唤。英军总共只有2000到3000人继续留了下来,他们分散在12个城堡,并且彼此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只要看看带着军队围攻奥尔良的上校的名册,你就不会对奥尔良之围得到解救感到奇怪。”米什莱说道。
贞德率先向城堡中的英军发起了进攻。尽管在最后的猛攻中(进攻图尔里斯)这位少女受了伤,但英国军队还是被赶了出去。奥尔良之围得到了解救,但是贞德并不以此为满足。她认为,英国军队必须被赶出国门。贞德带领法国军队一直把敌军追到了巴特,在那里再一次给敌人以沉重打击。接下来,查理七世在兰斯举行了加冕仪式,正如她所预料的那样。“贞德的创造性,”米什莱说道,“和她成功的奥秘,不在于她的勇气或她的想象力,而在于她良好的判断力。直接把查理七世带到兰斯,然后给他举行加冕礼,这就使得英国人都知道了整个法国的坚强不屈。”
她已经做了而且完成了她所想做的一切,此时,她想回到家乡,依偎在父母身边,或去照看自己的牛羊。但是,国王没有答应她的请求。他看到了她给法国军队带来的辉煌的战绩。因此,希望她继续留在军队。从这时起,贞德对自己已没有了以往的自信,她感到犹豫不决和难以平静。虽然她在继续作战,但没有取得任何决定性的胜利。
英国人和勃艮第的法国人再次结成了联盟,对奥斯河畔的康培恩城进行围攻。市民们声称他们拥护查理七世,贞德立即率军开赴这里。同一天她突入重围,这着实让围攻者大吃了一惊。但是,她被赶到了城门,在城门口被法国人(勃艮第人)包围,他们把她从马上拖下,俘虏了她。贞德被自己的同胞引渡给了英国人,英国人又把她交给鲁昂的宗教法庭进行审判。审判团成员有教区牧师、博维斯主教、修克斯主教和其他一些法国牧师。博维斯的一个教堂牧师埃斯特维特被任命为这次迫害行动的筹划者。
法王查理七世的皇冠虽然应归功于这位英勇无畏的年轻的狂热女子,但是他却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来解救这位英雄。案件上诉到了索邦这位了不起的神学法官那里。他判决说“这位女孩是个彻头彻尾的魔鬼”,应当受到相应的惩罚。法国勃艮第人对贞德即将受到的骇人听闻的惩罚没有提出任何抗议。在当时,所有的女巫和受魔鬼控制的女魔法师往往是要被处以火刑的,因此贞德也就被活活烧死了。她在鲁昂英勇就义的地方就是现在有名的拉·普歇利,离这里不远的德阿弗尔码头至今还竖立着一尊纪念她的塑像。
“历史上涌现了无数的殉道者,”米什莱说道,“他们多少有些纯洁,多少有些荣耀。自尊有自己的殉道者,仇恨和战斗精神也是如此。任何一个时代都有富于战斗精神的殉道者。毫无疑问,他们死得光荣,他们不能被抹杀……这样的设想并不是与我们的主题无关。这位圣洁的姑娘与他们不同,她有自己独具的特征——善良、仁慈、纯洁可爱。她有古代殉道者的可爱之处,但又与他们不一样。早期基督徒的纯洁只是在于他们避免了行动,不使自己参与尘世的斗争和接受尘世的考验。贞德在最野蛮的战斗中是温柔的,在邪恶的人群中是善良的,在战争中是平和的,她给战争注入了上帝的精神。”(注:米什莱《法国史》第七卷,第四章。)
法国人民并没有忘记贞德,他们竖立了许多纪念她的塑像,她成了一代又一代的法国军人崇拜的偶像。当士兵行军经过图利密村庄时,他们都会保持静默并向这位英雄的出生地举手致敬。这一习惯能如此长久地保留下来,这也是十分感人的。这位女英雄对祖国无限忠诚,她的事迹仍然让人记忆犹新。 ↑返回顶部↑
瑞士人民也是不得不经过残酷的斗争而获得了自由。他们当中出现了许多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而勇于自我牺牲的领导人,阿诺德·冯·温克尔里德,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1481年奥地利侵略瑞士,前去抵抗的军队人数相对较少。两军在森帕赫小镇相遇,当时奥地利军队排着整齐的方队,形成了一个牢不可破的长矛阵容。两军交战时,由于瑞士军队的矛相对较短,人数也较少,他们被迫后退。瑞士军队想打破敌人阵容的任何努力都遭到了失败。看到这种情形,阿诺德·冯·温克尔里德对他的同胞们喊道:“我将为你们开辟一条通向自由的道路!亲爱的同志们,请保护好我的妻子和儿女!”说完,他便猛冲向敌阵,用双手抓住尽可能多的敌军长矛,然后让它们刺进自己的胸膛。他倒下了,但是敌人的阵地也被打开了一个缺口。瑞士军队迅速冲了进去,最终取得了关键性的胜利。阿诺德·冯·温克尔里德牺牲了,但是他的祖国得救了。这个小小的多山的共和国保住了自由。这场战争发生在7月9日,直到今天,瑞士人民还会聚集一起庆祝通过自己领袖的牺牲从奥地利人手中赢得的自由。
而且,瑞士女性和瑞士男人一样勇敢。她们身上有着出类拔萃而坚韧不拔的精神,以最大的勇敢克服了道德和生理上的障碍,在面临突如其来的极其严竣的危险时,她们会表现出和男人一样的勇敢。有句话叫作“英雄是英雄的儿女”,这只不过是说明了他们受到英雄榜样潜移默化的影响,并由英雄抚育成人。
1622年,即在森帕赫战役之后约200年,奥地利皇帝想主宰格里逊人,从而消灭新教信仰和它的牧师。奥地利军队首先出现在普拉蒂山谷。这个山谷夹在高山之中,它生长有茂盛的牧草,现在它仍以畜牧业而闻名。当时,男人们都在山上放牧,只有女人留在家中。当她们一听到奥地利军队到了克洛斯特尔斯山和兰德奎特山之间的谷地时,立刻就拿起丈夫们的武器——矛、镰和干草叉——冲向敌军。在瑞士境内有许多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关口,她们用石头雨点般的从山上砸向敌人,结果这些妇人大获全胜,奥地利军队被赶了回去。当然,男人们也表现出和女人们一样勇敢。此后不久,卡斯特尔的城堡遭到了奥地利军队的突袭,农民们就凭着棍棒冲向敌军,取得了胜利。基于女性在自卫战斗中的英勇精神,现在这个山谷仍然保存着这么一条原则:进圣餐的时候总是女人在前,男人紧随其后。
威廉·泰尔是瑞士人所崇敬的民族英雄,这是一位艺高人胆大的弓箭手;还有温克尔里德,就是我们前面说过的那位枪兵。前者可能是个传说中的人物,而后者却是个历史人物。温克尔里德居住过的房子在安特伍尔登州的斯坦兹镇仍然保留着,他所穿过的铠甲还保存在市政厅。在广场中竖立着他的塑像,他的怀里揣有一束长矛。
大约5个世纪以前,英格兰北部遭受过一次惨痛的失败,后来的历史表明,这次失败给英格兰带来了最大的幸福。苏格兰是个贫穷的地区,主要由山地和沼泽构成。它当时的人口还不到现在伦敦人口的四分之一,而且极为分散。这个国家和英格兰接邻,时常受到它的侵略。它与爱尔兰不同,没有又宽又深的海沟作为保护。而且,它不是一个统一的民族,它的国民也不属于同一种族。在它的北部和西部地区是凯尔特人或高地人;而在南部和东部地区则是撒克逊、盎格鲁和北方人的后裔。高地人彼此之间也相互征战。在低地人争取自由的斗争中他们也没有提供任何帮助。罗伯特·布鲁斯在逃经洛丽时还差点被麦克多格尔斯人杀掉。
华莱士是先于布鲁斯起义的。当时低地国家已被英王爱德华一世征服,所有的根据地都已被英军控制。华莱士力图激起西部地区人民的爱国热情。虽然他个人英勇善战,但他不是个善于鼓动战争的人,不能鼓动足够的力量投入战争。在福克尔克战役中他惨遭失败。当时,他是苏格兰人民渺茫的希望,虽然实际上他是个失败者。然而,他对国家的前途充满信心,这种信念比他的后继者罗伯特·布鲁斯的胜利给国民精神提供了更丰富的养料。最后,华莱士被人出卖了,他被英军抓获,带到了伦敦。1305年圣巴特罗缪节前夕,他被用雪橇从伦敦塔拖到了史密斯·菲尔德。在那里待了一段时间后,就被绞死了。华莱士为自由而牺牲了,但是,他的生命没有白白付出,他激起了同胞们对自由的热爱。以他为榜样争取自由的时机成熟了。
罗伯特·布鲁斯是诺曼人的后裔,他血管里流淌着一半英格兰人,一半苏格兰人的血。从他母亲这方面来说,他是个苏格兰人。在经历许多大胆的冒险和极大的危险之后——这都是以一种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对自由的无比热爱为支柱的——布鲁斯终于集结了一支爱国军队。1314年,他和英军在班诺克本展开了激战。在战斗打响之前,苏格兰军队跪地祈祷。爱德华二世看到了这一幕,转身对身边的爵士说:“阿根第勒,你看叛乱分子投降了!他们请求宽恕!”“是的,陛下,”爵士回答说,“但是他们不是请求您的宽恕。”战争的结局,英军不是取得了胜利,而是溃不成军。
在罗马教廷的英国使者唆使教皇约翰二十二世把罗伯特·布鲁斯革出教会,并在苏格兰王国颁布教会的禁令。1320年,当这条禁令提交给在阿巴诺斯的议会讨论时,8位伯爵和21位贵族联名写信给教皇,这封信所阐明的原则比欧洲历史上任何一个文件更有意义。它请求教皇敦促英王尊重苏格兰王国的独立,管理好他自己的事务。“只要我们还有100个人活着,”这些联名写信的人说道,“我们就不会向英格兰做丝毫的让步。我们不是为了荣耀、财富和声名而战,而仅仅是为了自由。一个真正的人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不愿丧失自由。”
与此相类似,强大的国家试图把一种新的宗教强加给弱小国家,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但是,结果都是一样,失败。苏格兰的历史就是一部反对专制暴政的历史。它给人的启示是:首先是个性的力量,其次是良知的力量,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与此同时,英格兰遭受了另一次惨败,虽然它同样被认为是可悲可叹的,但后来的历史表明,它和班诺克本战役一样,给英格兰带来了极大的福祉。那是在围困奥尔良的时候,阿诺德博士称它为“英格兰历史上的转折点。”“奥尔良之围是英格兰历史上的转折点。如果英格兰在法国的统治能建立起来,可以预料到它对英格兰未来的后果会是怎样,很可能它会成为法国的附庸。民族的兴盛并不在于战争中的胜利。我们在战争中的两次惨败却成了我们两次最大的幸运,这就是奥尔良战役和班诺克本战役。奇怪的是,在爱德华二世统治期间,我们在阿索里取得的对爱尔兰的胜利成了一次重大的灾难,而被苏格兰打败却成了一大幸事。如果爱尔兰保持独立,后来它可能就会像苏格兰一样被我们统一。如果苏格兰衰落下去臣服于我们,这就会像爱尔兰一样,对我们是另一个大灾难。”当时英国正在征战法国,他们在许多战斗中都赢得了胜利。他们进驻了巴黎,正在围攻奥尔良。法国处于沦陷的悲凉氛围之中,那些大贵族抛弃他们的国王(查理七世),每个人都试图建立自己的一个独立王国。那些城镇不做任何抵抗就沦陷了。税赋只有通过武力才能征收,甚至连国王自己的生活都成了问题,更不用说维持军队的开支了。人民对国王和贵族都失去了信心,他们祈祷上帝能以某种方式解救自己的国家。
奇怪的是,一个极其细小的事情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一个女孩儿——一个在家里纺纱织线在户外放牧的乡下姑娘——出来挽救了法国。贞德出生在洛林地区的图利密村庄。她朴实、纯洁和虔诚。虽然性情急躁,但她有许多梦想,喜欢倾听人们对她所说的那些神圣的话语。当看到自己国家的遭遇时,人们告诉她“去拯救法国的国王”,而她也确定“她能帮助国王收复国土”。于是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包德雷科特上校,这位上校一开始还以为她神经出了毛病,最后还是被她的激情所打动,给了她一支武装力量,并引荐给国王。她穿过150英里的英军占领区,最后安全地抵达了当时国王和朝廷的所在地奇努恩。
国王只知道高兴,却不能提供任何方面的帮助。而主教和牧师却认为她是个女巫,受到了魔鬼的唆使。尽管如此,国王还是派她去奥尔良作战,因此她来到了这座被围困的城市。英国军队开始疲于奔命,寒冷的冬天里他们一直坐在奥尔良城外,士气开始消沉。自索尔兹伯里伯爵死后,他所招募的士兵纷纷离开军营,那些和英国人结成同盟的勃艮第人也开始重新听从自己的大公的召唤。英军总共只有2000到3000人继续留了下来,他们分散在12个城堡,并且彼此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只要看看带着军队围攻奥尔良的上校的名册,你就不会对奥尔良之围得到解救感到奇怪。”米什莱说道。
贞德率先向城堡中的英军发起了进攻。尽管在最后的猛攻中(进攻图尔里斯)这位少女受了伤,但英国军队还是被赶了出去。奥尔良之围得到了解救,但是贞德并不以此为满足。她认为,英国军队必须被赶出国门。贞德带领法国军队一直把敌军追到了巴特,在那里再一次给敌人以沉重打击。接下来,查理七世在兰斯举行了加冕仪式,正如她所预料的那样。“贞德的创造性,”米什莱说道,“和她成功的奥秘,不在于她的勇气或她的想象力,而在于她良好的判断力。直接把查理七世带到兰斯,然后给他举行加冕礼,这就使得英国人都知道了整个法国的坚强不屈。”
她已经做了而且完成了她所想做的一切,此时,她想回到家乡,依偎在父母身边,或去照看自己的牛羊。但是,国王没有答应她的请求。他看到了她给法国军队带来的辉煌的战绩。因此,希望她继续留在军队。从这时起,贞德对自己已没有了以往的自信,她感到犹豫不决和难以平静。虽然她在继续作战,但没有取得任何决定性的胜利。
英国人和勃艮第的法国人再次结成了联盟,对奥斯河畔的康培恩城进行围攻。市民们声称他们拥护查理七世,贞德立即率军开赴这里。同一天她突入重围,这着实让围攻者大吃了一惊。但是,她被赶到了城门,在城门口被法国人(勃艮第人)包围,他们把她从马上拖下,俘虏了她。贞德被自己的同胞引渡给了英国人,英国人又把她交给鲁昂的宗教法庭进行审判。审判团成员有教区牧师、博维斯主教、修克斯主教和其他一些法国牧师。博维斯的一个教堂牧师埃斯特维特被任命为这次迫害行动的筹划者。
法王查理七世的皇冠虽然应归功于这位英勇无畏的年轻的狂热女子,但是他却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来解救这位英雄。案件上诉到了索邦这位了不起的神学法官那里。他判决说“这位女孩是个彻头彻尾的魔鬼”,应当受到相应的惩罚。法国勃艮第人对贞德即将受到的骇人听闻的惩罚没有提出任何抗议。在当时,所有的女巫和受魔鬼控制的女魔法师往往是要被处以火刑的,因此贞德也就被活活烧死了。她在鲁昂英勇就义的地方就是现在有名的拉·普歇利,离这里不远的德阿弗尔码头至今还竖立着一尊纪念她的塑像。
“历史上涌现了无数的殉道者,”米什莱说道,“他们多少有些纯洁,多少有些荣耀。自尊有自己的殉道者,仇恨和战斗精神也是如此。任何一个时代都有富于战斗精神的殉道者。毫无疑问,他们死得光荣,他们不能被抹杀……这样的设想并不是与我们的主题无关。这位圣洁的姑娘与他们不同,她有自己独具的特征——善良、仁慈、纯洁可爱。她有古代殉道者的可爱之处,但又与他们不一样。早期基督徒的纯洁只是在于他们避免了行动,不使自己参与尘世的斗争和接受尘世的考验。贞德在最野蛮的战斗中是温柔的,在邪恶的人群中是善良的,在战争中是平和的,她给战争注入了上帝的精神。”(注:米什莱《法国史》第七卷,第四章。)
法国人民并没有忘记贞德,他们竖立了许多纪念她的塑像,她成了一代又一代的法国军人崇拜的偶像。当士兵行军经过图利密村庄时,他们都会保持静默并向这位英雄的出生地举手致敬。这一习惯能如此长久地保留下来,这也是十分感人的。这位女英雄对祖国无限忠诚,她的事迹仍然让人记忆犹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