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认知突围:如何提升“底层算法”?(3 / 4)
实不相瞒,我最努力的时候,是我赚钱最少的时候。
上大三时,我自己创业办的公司倒闭,我负债来到北京,蜗居在青年旅舍的上铺,带着写作的梦想来到行业内一家知名的微信公众号公司实习。
当时,我每天6点半起床,在车上时也不闲着,看当天发生的热点新闻,以每天3篇文章的速度写作,中午就趴在桌子上简单地午睡一下。晚上同事相约吃火锅,相约泡澡,相约吃小龙虾,我都拒绝了。我选择在公司加班,每天晚上工作到11点半。我退出Word(文字处理应用程序)文档界面,一分一秒都不敢浪费。
初入公司的那一个月,我交了54篇稿子,比第二名多交了42篇稿子。那个月,我的日均睡眠时间为4小时。按照正常的逻辑,我那个月的绩效考核应该排第一,应该领2万元的“标题王”奖金和5万元的“发文最多”奖金。
然而实际情况是,我那个月的确拿了“第一”,除了一篇文章的两个标题被选中,我的文章和标题录用率为倒数第一。此外,我还收到了HR[8]的一封邮件,那封邮件说,如果我下个月还是这样,就只能退出团队,因为我可能不适合做这份工作。
那是我最努力的日子,也是我最失败的日子。
2
那个月,月度会议后,我被主管留下来了。
她打印了我写的文章,厚厚一沓,旁边是其他三个实习生写的文章,三个人的加起来都没有我的厚。主管问我:“小白,你觉得自己很努力吗?”
我点点头说:“我不知道是不是审稿的同事不喜欢我的文章风格,我觉得自己写得很不错了,也很努力,但是她每次都把我的稿子退回来,让我重改。她是不是对我有意见?”
“那你是怎么重改的呢?”
“读一下她觉得我写得不好的地方,改一下表述。后来觉得她可能是不喜欢我文章的话题,我便看看当天的热点,再重新写一篇。”
“你写一篇文章要花多久?她让你改又要花多久?”
“写一篇大概需要3小时,改稿大概需要15分钟。”
“好的,我知道了。你这篇文章写的是北京状元接受采访时的言论,你花了多久写这篇文章?”
“3~4个小时吧,我找到了他话里最核心的东西。”
“当时我们没有选你的文章,而是选了小熊的。你知道他写了多久吗?”
“小熊上个月好像就写了6篇文章吧,能写多久?两天?三天?”
“他写了一星期。你可以看看,这些是他当时打印的关于这个话题的其他公众号文章,其中他觉得有用的便用红笔圈出来。这是他当时标记的微博、知乎上关于这个问题的获赞最高的语句。看到一些特别好的回答,他还会去找回答者私聊。”
“他的文章第一个版本已经没什么问题了,我看完之后提出标题有几个词可能需要换一下。他便去百度搜索了这几个词的搜索热度,以及这几个词的具体含义,一般在什么场合用。然后又去我们的粉丝群让大家为这几个标题投票,最后才确定了标题。虽然他写这篇文章花了一星期时间,但是,他花的每一分钟都是为了让这篇文章有更多的阅读量,都是为了进步而努力。”
“你看看你这几篇文章,说实话,我觉得你的开头、结尾甚至里面的句子都只是换了一下主语和词语搭配。你自己有把这些文章给不同的人看吗?我感觉你这54篇文章只是在复制粘贴,稍微改动几个字就完成了,没有本质的区别。你看上去很努力,每天很早来,很晚走,但是你真的花心思在怎样提升文章的阅读量上了吗?你知道自己努力的目标是什么吗?你现在和目标的差距有多大?怎么达成这个目标?”
我被一连串的问题问倒了。我摇摇头,盯着桌上的纸张,没有说话。
“没有目标的努力,只是自我欺骗。”主管看了我一眼,把打印的文章给我,示意我出去。
我低着头,走出办公室,耳边回响着那句话:没有目标的努力,只是自我欺骗。
3
第二个月,我搬出了青年旅舍,借钱租了一个离公司很近,有独立卫生间的一居室。
我每天早上7点起床,晚上7点回家看书“充电”,或者和公司的朋友一起出去聊天,记录下自己觉得有趣和值得思考的话。
前半个月我都没有写文章,我去新榜网站、知乎把阅读量排在前100位的文章打印出来,用红笔标注出写得精彩的句子,用蓝笔拆解文章的结构,用黑笔总结文章能火是结合了哪几个点,再用一个专门的文档记录自己总结的规律。比如,热点文章的内容都是地域、人群、情感相结合,微博和知乎的热点中获赞较多的评论可以直接改写成文中的金句。
半个月后,我开始写一篇自己关注了很久的话题的文章,我拟了5个标题,发到了有260多人的微信群里,请群里的人投票选出其中最好的一个标题。我写了一整天的文章,并且边写边参考自己总结的规律,从开头如何精练地引入热点,到中间讲故事如何将人物、地域、事件几个元素结合好,再到结尾如何呼应开头,通过有规则的句式和押韵让金句更容易被记住。
我发给负责审稿的同事之后,除了几个地方的表述改了一下,当天晚上,这篇结合了地域、人群、怀旧元素的名为《曾帮我打架的兄弟,现在和我不再联系》的文章就被发出去了。文章发布半小时后,阅读量破万;3小时后,阅读量破10万。最后阅读量累计达到300多万。 ↑返回顶部↑
上大三时,我自己创业办的公司倒闭,我负债来到北京,蜗居在青年旅舍的上铺,带着写作的梦想来到行业内一家知名的微信公众号公司实习。
当时,我每天6点半起床,在车上时也不闲着,看当天发生的热点新闻,以每天3篇文章的速度写作,中午就趴在桌子上简单地午睡一下。晚上同事相约吃火锅,相约泡澡,相约吃小龙虾,我都拒绝了。我选择在公司加班,每天晚上工作到11点半。我退出Word(文字处理应用程序)文档界面,一分一秒都不敢浪费。
初入公司的那一个月,我交了54篇稿子,比第二名多交了42篇稿子。那个月,我的日均睡眠时间为4小时。按照正常的逻辑,我那个月的绩效考核应该排第一,应该领2万元的“标题王”奖金和5万元的“发文最多”奖金。
然而实际情况是,我那个月的确拿了“第一”,除了一篇文章的两个标题被选中,我的文章和标题录用率为倒数第一。此外,我还收到了HR[8]的一封邮件,那封邮件说,如果我下个月还是这样,就只能退出团队,因为我可能不适合做这份工作。
那是我最努力的日子,也是我最失败的日子。
2
那个月,月度会议后,我被主管留下来了。
她打印了我写的文章,厚厚一沓,旁边是其他三个实习生写的文章,三个人的加起来都没有我的厚。主管问我:“小白,你觉得自己很努力吗?”
我点点头说:“我不知道是不是审稿的同事不喜欢我的文章风格,我觉得自己写得很不错了,也很努力,但是她每次都把我的稿子退回来,让我重改。她是不是对我有意见?”
“那你是怎么重改的呢?”
“读一下她觉得我写得不好的地方,改一下表述。后来觉得她可能是不喜欢我文章的话题,我便看看当天的热点,再重新写一篇。”
“你写一篇文章要花多久?她让你改又要花多久?”
“写一篇大概需要3小时,改稿大概需要15分钟。”
“好的,我知道了。你这篇文章写的是北京状元接受采访时的言论,你花了多久写这篇文章?”
“3~4个小时吧,我找到了他话里最核心的东西。”
“当时我们没有选你的文章,而是选了小熊的。你知道他写了多久吗?”
“小熊上个月好像就写了6篇文章吧,能写多久?两天?三天?”
“他写了一星期。你可以看看,这些是他当时打印的关于这个话题的其他公众号文章,其中他觉得有用的便用红笔圈出来。这是他当时标记的微博、知乎上关于这个问题的获赞最高的语句。看到一些特别好的回答,他还会去找回答者私聊。”
“他的文章第一个版本已经没什么问题了,我看完之后提出标题有几个词可能需要换一下。他便去百度搜索了这几个词的搜索热度,以及这几个词的具体含义,一般在什么场合用。然后又去我们的粉丝群让大家为这几个标题投票,最后才确定了标题。虽然他写这篇文章花了一星期时间,但是,他花的每一分钟都是为了让这篇文章有更多的阅读量,都是为了进步而努力。”
“你看看你这几篇文章,说实话,我觉得你的开头、结尾甚至里面的句子都只是换了一下主语和词语搭配。你自己有把这些文章给不同的人看吗?我感觉你这54篇文章只是在复制粘贴,稍微改动几个字就完成了,没有本质的区别。你看上去很努力,每天很早来,很晚走,但是你真的花心思在怎样提升文章的阅读量上了吗?你知道自己努力的目标是什么吗?你现在和目标的差距有多大?怎么达成这个目标?”
我被一连串的问题问倒了。我摇摇头,盯着桌上的纸张,没有说话。
“没有目标的努力,只是自我欺骗。”主管看了我一眼,把打印的文章给我,示意我出去。
我低着头,走出办公室,耳边回响着那句话:没有目标的努力,只是自我欺骗。
3
第二个月,我搬出了青年旅舍,借钱租了一个离公司很近,有独立卫生间的一居室。
我每天早上7点起床,晚上7点回家看书“充电”,或者和公司的朋友一起出去聊天,记录下自己觉得有趣和值得思考的话。
前半个月我都没有写文章,我去新榜网站、知乎把阅读量排在前100位的文章打印出来,用红笔标注出写得精彩的句子,用蓝笔拆解文章的结构,用黑笔总结文章能火是结合了哪几个点,再用一个专门的文档记录自己总结的规律。比如,热点文章的内容都是地域、人群、情感相结合,微博和知乎的热点中获赞较多的评论可以直接改写成文中的金句。
半个月后,我开始写一篇自己关注了很久的话题的文章,我拟了5个标题,发到了有260多人的微信群里,请群里的人投票选出其中最好的一个标题。我写了一整天的文章,并且边写边参考自己总结的规律,从开头如何精练地引入热点,到中间讲故事如何将人物、地域、事件几个元素结合好,再到结尾如何呼应开头,通过有规则的句式和押韵让金句更容易被记住。
我发给负责审稿的同事之后,除了几个地方的表述改了一下,当天晚上,这篇结合了地域、人群、怀旧元素的名为《曾帮我打架的兄弟,现在和我不再联系》的文章就被发出去了。文章发布半小时后,阅读量破万;3小时后,阅读量破10万。最后阅读量累计达到300多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