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坚守初心可能失败:如何洞察事物的本质?(2 / 4)
挂断电话后,表弟的话还在我的耳边回响。没错,坚守初心是一件很酷的事情,但前提是初心是对的。
我有很多同学都在坚持考研,一次没考上考两次,两次没考上考三次。可是细究为什么要考研,大多数人都给不出具体、清晰的回答,往往只能挤出一句话:因为一开始就选择了考研。再细问,他们的回答很可能是:为了以后能有一份好工作。
可是,对他们来说,考研真的是一个好方向吗?
有了一份高学历就等于有一份好工作吗?这样的初心,我们需要坚持吗?
如果你热爱学术,并能找到愿意为之努力的方向,那我非常敬佩你,支持你。但如果你什么都没有想清楚就盲目去做,那你可能就需要重新思考一下自己初心了。
我也遇到过很多来向我咨询职场问题的人,他们经常向我抛出一个问题:“我要不要辞职?”
其实,他们抛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心里基本都有了答案。只不过,离开,放不下现有的成就,不愿意承担风险成本;留下,不知道坚持对不对,总幻想着有新的可能性。
这样的初心,我们需要坚持吗?
人生不是短跑,比起坚持,更重要的是找对方向。
我们总是高举着“坚守初心”的大旗,却忽略了有时我们需要重新审视问题。
当我们重新审视问题,发现真正的问题并解决时,才做到了彻底、完美地解决问题。
思维落地:罗列清单,摆脱情绪的控制
人生会在取舍的选择中不断向前。很多时候,你得到了一些东西,不是因为你争取到了什么,而恰恰是因为你割舍了一些东西,比如长辈的期许、社会的目光,而这些都会对你定义问题造成一定的影响。
建议你使用清单法,摆脱情绪的枷锁,找到你真正想要实现的目标。
1.准备一张白纸,在中间画一条竖线,左边写下你目前在做的事情,右边写下你一直想做但没有去做的事情。
2.在两边写下你做了和没做的原因,以及如果做了,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当你清晰地写下这些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做你想要做的事情,或者进行一次新的尝试,根本没有你想的那么困难,困住你的是你的情绪,是你对思考问题的抗拒,而不是问题本身。
学会连问几个为什么
1
我一般不太愿意回家,因为我妈在家特别喜欢吩咐我做事,只要我在家,她就让我帮她找东西。
有一次,我在家打游戏,正在开团[4],她让我帮她找打蛋器,我只好放下手机去找。我想着快点找到就能回去打游戏,结果找了20多分钟,把厨房和冰箱全都翻了一遍,还是没找到打蛋器。最后实在找不到了,我就问我妈为什么找打蛋器。她说,把生鸡蛋搅匀。我就问她,找不到打蛋器,用筷子是不是也能搅匀?她说,好像是啊。
后来,我又问她为什么要搅鸡蛋。她说,蒸蛋糕。然后我又问她为什么蒸蛋糕。她生气地对我说,当然是吃啊,这是今天的午饭。我说,午饭是不是可以吃点别的?
我妈的表面需求是找打蛋器,问了几次问题后,我发现她真正的需求其实是做一顿饭,是填饱肚子。
其实,我在帮她找打蛋器的时候浪费了很长时间,而且没有找到。从找打蛋器这个问题看,是我输了。但是,本来打蛋器就只有一个解法,我问了第一个问题之后,发现了好几个解法,比如搅鸡蛋可以用筷子,可以用矿泉水瓶。然后我问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甚至第五个问题的时候,我发现解法变得越来越多,思考的空间也变得越来越大。
雕塑《大卫》是米开朗琪罗创作的艺术极品,从诞生到现在一直广受赞誉。作品诞生之初,有记者采访米开朗琪罗是如何在石头上把大卫雕琢出来的,米开朗琪罗说,其实这形体本就存在于大理石中,他只是把不需要的部分去掉而已。
抛弃多余的部分,直击本质。
其实,就像《大卫》一样,我们真实的需求被很多外在的东西包裹。作为一个内容生产者,应该直面真实需求。你要做的就是从问题的石头里刨去多余的部分,让真正的需求——“大卫”清晰地呈现出来。
2
后来我读MBA(工商管理硕士),老师在讲丰田“五问法”的时候,我猛的一下醒悟,这与触及本源的方法殊途同归。
丰田“五问法”的故事如下: ↑返回顶部↑
我有很多同学都在坚持考研,一次没考上考两次,两次没考上考三次。可是细究为什么要考研,大多数人都给不出具体、清晰的回答,往往只能挤出一句话:因为一开始就选择了考研。再细问,他们的回答很可能是:为了以后能有一份好工作。
可是,对他们来说,考研真的是一个好方向吗?
有了一份高学历就等于有一份好工作吗?这样的初心,我们需要坚持吗?
如果你热爱学术,并能找到愿意为之努力的方向,那我非常敬佩你,支持你。但如果你什么都没有想清楚就盲目去做,那你可能就需要重新思考一下自己初心了。
我也遇到过很多来向我咨询职场问题的人,他们经常向我抛出一个问题:“我要不要辞职?”
其实,他们抛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心里基本都有了答案。只不过,离开,放不下现有的成就,不愿意承担风险成本;留下,不知道坚持对不对,总幻想着有新的可能性。
这样的初心,我们需要坚持吗?
人生不是短跑,比起坚持,更重要的是找对方向。
我们总是高举着“坚守初心”的大旗,却忽略了有时我们需要重新审视问题。
当我们重新审视问题,发现真正的问题并解决时,才做到了彻底、完美地解决问题。
思维落地:罗列清单,摆脱情绪的控制
人生会在取舍的选择中不断向前。很多时候,你得到了一些东西,不是因为你争取到了什么,而恰恰是因为你割舍了一些东西,比如长辈的期许、社会的目光,而这些都会对你定义问题造成一定的影响。
建议你使用清单法,摆脱情绪的枷锁,找到你真正想要实现的目标。
1.准备一张白纸,在中间画一条竖线,左边写下你目前在做的事情,右边写下你一直想做但没有去做的事情。
2.在两边写下你做了和没做的原因,以及如果做了,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当你清晰地写下这些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做你想要做的事情,或者进行一次新的尝试,根本没有你想的那么困难,困住你的是你的情绪,是你对思考问题的抗拒,而不是问题本身。
学会连问几个为什么
1
我一般不太愿意回家,因为我妈在家特别喜欢吩咐我做事,只要我在家,她就让我帮她找东西。
有一次,我在家打游戏,正在开团[4],她让我帮她找打蛋器,我只好放下手机去找。我想着快点找到就能回去打游戏,结果找了20多分钟,把厨房和冰箱全都翻了一遍,还是没找到打蛋器。最后实在找不到了,我就问我妈为什么找打蛋器。她说,把生鸡蛋搅匀。我就问她,找不到打蛋器,用筷子是不是也能搅匀?她说,好像是啊。
后来,我又问她为什么要搅鸡蛋。她说,蒸蛋糕。然后我又问她为什么蒸蛋糕。她生气地对我说,当然是吃啊,这是今天的午饭。我说,午饭是不是可以吃点别的?
我妈的表面需求是找打蛋器,问了几次问题后,我发现她真正的需求其实是做一顿饭,是填饱肚子。
其实,我在帮她找打蛋器的时候浪费了很长时间,而且没有找到。从找打蛋器这个问题看,是我输了。但是,本来打蛋器就只有一个解法,我问了第一个问题之后,发现了好几个解法,比如搅鸡蛋可以用筷子,可以用矿泉水瓶。然后我问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甚至第五个问题的时候,我发现解法变得越来越多,思考的空间也变得越来越大。
雕塑《大卫》是米开朗琪罗创作的艺术极品,从诞生到现在一直广受赞誉。作品诞生之初,有记者采访米开朗琪罗是如何在石头上把大卫雕琢出来的,米开朗琪罗说,其实这形体本就存在于大理石中,他只是把不需要的部分去掉而已。
抛弃多余的部分,直击本质。
其实,就像《大卫》一样,我们真实的需求被很多外在的东西包裹。作为一个内容生产者,应该直面真实需求。你要做的就是从问题的石头里刨去多余的部分,让真正的需求——“大卫”清晰地呈现出来。
2
后来我读MBA(工商管理硕士),老师在讲丰田“五问法”的时候,我猛的一下醒悟,这与触及本源的方法殊途同归。
丰田“五问法”的故事如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