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湖(4 / 9)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虽然是三月底,但是Coco穿着极其暴露,超短裙加衬衫,外面披一件小小的粉红色西装外套。我坐在沙发上等张无极,让她打个电话。张无极的大嗓门通过Coco的电话传过来,“你陪他,你陪他,我不去了,他现在有麻烦了,他老婆和他分居了,你陪好他。”Coco的脸被张无极酒气十足的话熏得绯红。我看着她,觉得她就是一个奇迹,需要被充分解释的奇迹,她是怎么做到和张无极及其好友、生意伙伴和幕后老板们一一发生关系的呢?事实上,她是张无极的患难之交,这又是一个又长又臭的故事了,跨越了五六年的时光。
  去年夏天,她当众号啕大哭,说自己最爱的人一点儿都不喜欢她,甚至不知道她最爱他。这种言情剧风味的表述让我们很抵触,我们懒得猜测她最爱的人是谁,是不是张无极。Coco说完就开始吐。我第一次见到一个半裸的女人吐得昏天黑地,被咀嚼过并被胃酸泡过的食物把她全身包裹得严严实实。
  想到Coco把吃下去的东西全都吐在自己胸口的情景,我禁不住一阵反胃。我对Coco说:“我有事,先走了。”
  她说:“张总让我陪你。”
  我说:“我没心情,先走了。”
  她微微一笑说:“他不说我也想陪陪你。”
  我说:“实在没心情,又在这个鸟地方。”
  Coco固执地说:“你没事的话就再等等吧,中午我父母从老家来看我,再过一个小时他们就要下火车了,我还有一个小时时间。”
  我看看她,点点头。于是,她坐到我身边。我们并排陷在沙发上。沙发表面全是油腻,这让我一阵恶心。我对Coco说:“你父母他们怎么过来?”
  Coco朝我这边挤了挤,我很自然地把手放在她身上,并且不断往衣服里面钻,几乎要钻到她身体里面去了。我们保持着这种奇怪的姿势,随后,Coco长叹一声。
  她开始说父母为什么来,父母情况如何,但说来说去还是说她自己。她有两个无比心疼她的哥哥,小时候无忧无虑,非常幸福。不过家里对他们太宽松了,自己十来岁就跟着两个哥哥喝酒,导致如今她酒量奇大。后来,不幸陡然间就降临了,大哥偷渡出国,至今下落不明,二哥淹没在黑道风云中,身中数刀丧命。那是一段昏天黑地的日子,等Coco恢复过来,她愕然发现一个事实,即父母只剩下自己这一个女儿了,而且,自己和母亲相差三十八岁,和父亲差三十九岁,自己二十岁不到,父母都已经老了。父母对她最大的希望是能读完职校后找个工作,嫁一个老实本分的人,安稳过日子。未来女婿能够缓解他们对两个儿子的缅怀。但是,二哥生前的仇人和朋友,都打起了Coco的主意,一个接一个找她。Coco发现,原先哥哥的仇人,对自己倒非常尊重,而对自己特别不尊重的人当中,就有哥哥生前的好友。
  她在父母不同意但也无可奈何的情形下,开始外出谋生,第一站是桂林,工作是传销。这形同坐牢,后来,她随同几个人一起挣扎着跑了出来,乘火车辗转各地,到了本市时,基本上山穷水尽,意志消沉,完全听天由命了。她由老同学介绍,进了一家非常高级的桑拿中心接客,第一个客人就是张无极。创业时期的张无极辛苦而无助,沉迷于声色场所。张无极被她的容貌和遭遇打动了,人性发作,风风火火地找了一圈人,像办营业执照那样,迅速将她弄到自己的小公司里。正是那次接客,Coco发现了自己居然也算美艳妖娆,让人觉得有几分混血的感觉。而那天妈咪给她穿着打扮的定位,一直延续至今,小牙每次都调侃她:你怎么穿得像个鸡一样——以往,小牙和我都不知道Coco确实做过一阵小姐,起码是完成了上岗前的培训。
  我立刻为小牙以往数次的玩笑向Coco道歉。
  和张无极相处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她外来谋生,张无极是主场;她失业失身而张无极拉了她一把;她一穷二白,张无极好歹是个老板……凡此种种,让她最初的幻想基本破灭了。她的幻想是爱情和家庭。破灭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张无极生意越做越大,顺风顺水,而这一过程导致Coco必须从张无极女人的位置退却到助理的位置。正是因为做了助理,Coco必须以职业姿态示人,做好本职工作,随后她就被少许不良客户或要人盯上了,要发生点儿关系。张无极虽然粗鲁不堪,但心地善良,抵制了很多次,后来实在顶不住了,送上Coco,拿到合同。为此张无极破口大骂,诅咒说,以后谁求我做生意,先把他老婆送给我。这句话和Coco说的什么最爱的男人一点儿不爱她,隐约有种对应关系。
  Coco倒想得开,身上坚韧和泼辣的性格开始起作用。她说,如果不是遇到张无极,她现在大概要和几百个男人发生关系,现在难得三五个月和某个人睡一晚又有什么呢!话虽如此,她还是极其在意此事的,往往拼命喝酒,喝醉了任人蹂躏。
  我们几个同学和Coco发生关系,就是在她和张无极都为此深深困扰的时候。挑明此事的还是前程远大的小牙,他半真半假地质问:“你舍得把她给不相干的人,舍不得给我们?”张无极闻听此言兽性大发,很亢奋地认可了便宜外人不如便宜兄弟。Coco也不拒绝。于是Coco成了我们几个同学普遍的好友。这几位都是已婚人士,Coco以调剂品的性质存在。她越是无所谓,我们越是愧疚和畏惧,可谁也没有勇气拒绝这个女人。我此刻就在她身上缓缓地抚摸着,犹如抚摸着一块价值不菲的玉石。
  偶尔,张无极会醒悟似的问我们:“你们不会真的把Coco当成我老婆然后来占我便宜吧?”他问得憨态可掬,让我们不知道怎么回答,只觉得他想得实在太多了。我们谁也没有收留Coco的想法,原因是她跟每个人都那么熟悉。Coco还是张无极的,但越来越不可能与他光明正大相处了,只能耗着,用术语说就是,无固定期劳动合同。张无极还跟我们透露:“Coco其实对你们感觉都不错,真的不错。”
  时间过去半个小时,Coco说累了,停下来,小口小口喝水,有点儿发呆。我慢慢地抚摸着她裸露的大腿外侧,看着她的侧面,确实很漂亮。她扭头看看我,突然一下子抱住我,饱含深情地拥抱,脸在我的肩胛骨上越埋越深,似乎想和我黏在一起。
  我让她保持着这个温情的姿势,然后轻轻推开她问:“你怎么啦?”
  她说,父母这次来是和她摊牌——不回家结婚,父母就和她断绝关系。父母已经奔七十了,实在不想再被希望、失望轮番折磨。她自己也打算回去,这里的事都结束了。我一激灵,这些话理应对张无极说才对,刚才真情流露的拥抱动作,应该对张无极用才对。我被她当成张无极使用了一次。
  Coco开车把我送回单位,然后朝火车站开去,我站在路边看着她,感觉她踩油门时有一种决心,一种告别她喜欢但又无能为力的城市生活的决心。Coco的红色轿车很快融入了车流,朝正北开去,我感觉,她会一直开,一直开,开到正北几千公里的老家,然后,她会抛弃Coco这个名字,做回她的程丽英。
  有时候我会羡慕离家很远的人,这样有长途跋涉,有路上的风景,有想念,还有所谓有家难回的感受,有终于到家的激动。我什么都没有,我的老家就在郊县,就是陈尚龙如今生活和战斗着的地方,距离我不过五十公里。
  老家那里是丘陵地区,靠长江,山山水水,物产丰富,刀鱼黄鳝螃蟹甲鱼野鸡野兔蛇茶叶马兰头菊花脑野芹菜等特产层出不穷。每到时令,父亲都会给我弄一些特产,加上很多原生态的瓜果蔬菜。这成了我大学毕业后尤其是结婚后日常生活的调剂品。对此我一直觉得很愧疚,因为我还是保持着榨取的状态,我能给父母的少之又少。他们倒也豁达,反复跟我强调,只要我健康平安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这是多么高的境界。
  二三十年前,父母条件不好,他们强烈希望我能够好好读书,考上大学,出人头地。大多数身在农村的学生都如此这般地被教育过,督促过,我觉得父母的督促尤为强烈。于是我一路外出读书,实现了他们的愿望。而在此过程中,我和他们本人、他们的家庭渐渐生疏,往往半年左右不回家,回家也只是上午到,下午走,宛如一趟郊游,捎带走若干土产。父母以把他们变成陌生人的方式实现了他们扬眉吐气的愿望。
  婚后,尤其是有了女儿之后,我回家的次数非常频繁,一次次让父母大呼小叫地站在路边接着他们的孙女儿,然后在邻里面前嘚瑟不已。看着他们忘乎所以的状态,我觉得我的举措是对的,城郊之间的路越来越好走,开车不过一个小时,我要让自己经常回来,让父母在年近六十时感受到天伦之乐。即便如此,我还是觉得这一模式是有问题的,它建立在我们必须分开来的基础上。首先,分开来,然后,走近,充盈亲情,践行孝道。这多么别扭。
  我问过离家几千里远的人,比如Coco,对父母及老家有何感受。他们的回答都是“非常好”“想家”“想回去”。这让我觉得,我的问题在于我和父母太近,我应该去更远的地方谋生,客观上,非春节不能回家,这样更纯粹,更符合我之前外出读书的轨迹。但他们也表示,不希望父母过来看自己,这很麻烦。这一点我感同身受,我甚至不能接受表弟在晚上十点钟打过来的持续十五分钟的电话,怎么能接受父母过来和我住十天半个月?
  我没有问过陈尚龙这样依然和父母住在一起的人,他们有什么想法,是否觉得麻烦,烦躁,放不开手脚,父母的眼神总是充满了抱怨和指责。看来,我要抓紧去问问陈尚龙,你和你父母住一起有没有矛盾,衣食住行怎么处理,你想不想分家,想不想再出去打工?
  陈尚龙,还有其他几个表兄妹,依然留在父母身边,这是我的另一种状态,只要当年若干次的升学考试中的某一次出了问题,我就是陈尚龙,遇到解决不了的事,也可能打电话给城里的亲人求救。
  几年前,一个无比庞大的开发区计划开始推行,老家开始拆迁。2007年,家家户户门前被围上了红线,用于测量和计算,新的建筑不允许再建,一砖一瓦都不能添加。年底,拆迁完成。村民被安置到镇上的一个巨大无比的小区里。一直到现在,这个冠名“上林龙凤苑”的小区还在膨胀之中,给人的感觉是它已经有了生命,它的身体和灵魂都在膨胀中,它正在实现自己的愿望。
  但直到2009年,分给我们家的房子还没有建好。父亲常常指着轰鸣的工地说:“我们的房子就在那边。”在新房子建成前,他们只能租先前拆迁户的多余的房子。这一住就是两年。两年里,母亲每天都郁闷烦躁。从几百平方米的院子,搬进几十平方米的公寓里,谁都会憋屈。老家的院子在当时当地是一景,除院墙、树木花草、楼房、猪圈、车棚和水泥场等常规配置外,还外挂了两个将近四十平方米的厨房,更为过分的是,院子里有菜地和鱼塘。那是一个关上院门都能实现自给自足、繁衍生息的院子。我大学暑假时,往往两个月都不迈出院门一步,从不觉得无聊和压抑。住进公寓,一切都成云烟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