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节(1 / 4)
沈括脑中激荡,苏颂也陷入了沉思,苏轼却不管那么多,挽起了袖子,又去玩那玻璃管了,米芾则眼巴巴在一边瞧着。两人年岁差了一倍,神情却颇为相似,一直坐在边上的李公麟悄悄握起了拳头,两眼都在放光。这场面,几可入画啊!
寻常的饮宴图、文会图,哪有这等生趣的?诸人神情,还有那水盆和玻璃杯盏,样样都透着新奇。若是这所谓的“大气之力”传开,今日场面,定然也能名垂青史吧?这画,他须得亲手画了!
一丝也不敢错过,李公麟瞪大了双眼,细细瞧着面前景象,连亭外那开的正好的桃花,都不愿放过。
李格非惊诧过后,倒是生出了些疑惑,忍了半晌才开口道:“存中兄,虽说这大气之力说来有趣,但是为何要在此事上花费如此多心力?”
他一开口,沈括、苏颂、甄琼三人齐齐抬头,瞪了过来。这当然重要了,研究的深了,可是能引出真空之说呢。而真空说,又是地动说的根基之一,岂能马虎?
不过这话,不好跟外人道。沈括咳了一声:“天地万物,总要细细精研,从中求所得。就如凌霄子,若非他潜心炼气,又怎能发现碳气之说?”
凌霄子是道士,你是司天监的官长啊。平素看梦溪生的杂文还不算什么,今天见到沈括如此冥思苦想,钻研这些道理,真让李格非心中生出了古怪。
然而他还没说话,苏轼就已点头:“存中兄说的是。若是连天地都不知,哪里能寻得‘道’,揽得‘气’?自然是知晓越多越好。”
他信奉人情,养气治心,唯有增长见闻,扩大心胸,才能培养器量,养成孟子所言的“浩然之气”。也正因此,骤然听闻这等惊世骇俗的道理,苏轼也不觉惊诧,只觉欣喜。自己胸中之气,又能多添一分了。
旁人如此说,李格非兴许还要迟疑。但是苏子瞻都这么说了,他反倒讷讷说不出话来。也是,自己就是个主编,岂能如此狭隘?
甄琼最不耐烦听这种讨论,赶忙打岔道:“是不是快到饭点了,要不咱们先吃饭?”
这好好的御茶,都还喝没够呢,怎么就吃饭?旁人都是绝倒,苏轼却眼中一亮:“听闻那鲤跃龙门,独占鳌头都是韩府传出的,今日可能一试?”
这几道菜式,可是他跟邈哥一起研究出来的,听人说起,甄琼难免有些开心,立刻大包大揽:“这个好说,让厨娘做来就行。我今日还准备了红烧肉呢,最是好吃不过。”
“可是猪肉烧的?这道新菜,我也让家中试制过呢。用些黄酒,先蒸再炖,味道更好。”苏轼颇爱食猪肉,怎能没听说过这道菜?非但吃过,还亲自改良过呢。
“不是用冰糖就行吗?”甄琼有些发愣。
“那是炒制,若是炖煮,还是酒更解腻。”苏轼也不嫌烦,细心解释道,“若是用小猪颈上脔肉,食之更妙!”
这话听得甄琼忍不住都咽了口唾沫,他哪吃过什么脔肉,怎么听起来味道也不差呢?
见小道那副馋样,苏轼忍不住抚须道:“这还不算什么,味道最鲜的,还数鲥鱼。用姜芽紫醋炙烤,食鳞下鲜脂,更胜莼鲈!”
甄琼立刻扭过了头,眼巴巴看向韩邈。瞧他这模样,韩邈笑了出来:“子瞻兄这张嘴,倒让愚弟难以待客了。鲥鱼没有,鲈鱼羹可好?”
苏轼哈哈大笑:“原以为只能吃黄河鲤,现又赚了个松江鲈,妙哉妙哉!”
这话一出,场中所有人都笑了起来。也不管那满桌的玻璃器和尚未品完的御茶,众人齐齐走出了观花亭,朝着摆开的宴席走去。
作者有话要说: 流传下来的东坡菜,多是落魄时制出的,简直是他人生旷达的缩影。不过现在的苏子瞻可没落魄过,标准士大夫,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有舞乐美人,再加个葡萄酒才最好。不过想想《老饕赋》的创作时间,更觉得感慨万千。
第139章
这一餐吃的畅快, 非但有珍馐, 还有佳酿。韩家酒库里新出的烧春, 味甘香浓,入口绵软,却是种烈酒。因是刚刚酿成的, 还未在市面上贩售。苏轼好酒,哪有不尝尝的道理?结果三杯下去就醉的不省人事,歪倒一旁呼呼大睡去了。
韩邈知道苏轼脾性, 也不去叫, 只招待其他人吃喝。饭毕重新泡了香茗,赏花作画, 高谈阔论。待一个时辰后,苏轼醒来, 立刻大呼小叫,要书墨行酒气。他这毛病, 也算是人尽皆知了,韩邈哪有不提前准备的道理。
结果泼墨一副,似行云流水, 意态纵横。米芾看的两眼发直, 还没张口索要,苏轼便拿了那字跟韩邈换酒。一帖字,换了五坛酒,连沈括都哑然失笑:“晋有《换鹅帖》,今有《换酒贴》, 子瞻倒是效王右军雅事。”
苏轼大摇其头:“存中兄此言差矣。酒比鹅贵,我可是赚了。”
这话一出,满堂大笑。
有好花好酒,亦有好客,这日的宴饮可算尽兴。然而跟苏辙想像不同,韩邈始终未曾向他兄弟二人约稿,就连之后苏轼所著的《气论》,也未曾刊登在《日新报》上。这韩景生莫不是只想同他们交好,并无他意?觉得自己可能想岔了,苏辙也不免有些羞愧,对于这位韩相公的族侄,倒是更看重了几分。
当然,关于“大气压力”,《日新报》还是登了梦溪生的小论。仍旧是一贯笔法,先写过程再写原理。不过这次发表的“压力”之说,可比之前元气燃烧,浊气不燃的说法更近了一步。而报上刊载的几个实验,亦是简单明了,连市井中人都一学便会。还有好事者拿着报纸,去瓦子里拆穿戏法,弄得那些玩水戏的深恨小报多事。 ↑返回顶部↑
寻常的饮宴图、文会图,哪有这等生趣的?诸人神情,还有那水盆和玻璃杯盏,样样都透着新奇。若是这所谓的“大气之力”传开,今日场面,定然也能名垂青史吧?这画,他须得亲手画了!
一丝也不敢错过,李公麟瞪大了双眼,细细瞧着面前景象,连亭外那开的正好的桃花,都不愿放过。
李格非惊诧过后,倒是生出了些疑惑,忍了半晌才开口道:“存中兄,虽说这大气之力说来有趣,但是为何要在此事上花费如此多心力?”
他一开口,沈括、苏颂、甄琼三人齐齐抬头,瞪了过来。这当然重要了,研究的深了,可是能引出真空之说呢。而真空说,又是地动说的根基之一,岂能马虎?
不过这话,不好跟外人道。沈括咳了一声:“天地万物,总要细细精研,从中求所得。就如凌霄子,若非他潜心炼气,又怎能发现碳气之说?”
凌霄子是道士,你是司天监的官长啊。平素看梦溪生的杂文还不算什么,今天见到沈括如此冥思苦想,钻研这些道理,真让李格非心中生出了古怪。
然而他还没说话,苏轼就已点头:“存中兄说的是。若是连天地都不知,哪里能寻得‘道’,揽得‘气’?自然是知晓越多越好。”
他信奉人情,养气治心,唯有增长见闻,扩大心胸,才能培养器量,养成孟子所言的“浩然之气”。也正因此,骤然听闻这等惊世骇俗的道理,苏轼也不觉惊诧,只觉欣喜。自己胸中之气,又能多添一分了。
旁人如此说,李格非兴许还要迟疑。但是苏子瞻都这么说了,他反倒讷讷说不出话来。也是,自己就是个主编,岂能如此狭隘?
甄琼最不耐烦听这种讨论,赶忙打岔道:“是不是快到饭点了,要不咱们先吃饭?”
这好好的御茶,都还喝没够呢,怎么就吃饭?旁人都是绝倒,苏轼却眼中一亮:“听闻那鲤跃龙门,独占鳌头都是韩府传出的,今日可能一试?”
这几道菜式,可是他跟邈哥一起研究出来的,听人说起,甄琼难免有些开心,立刻大包大揽:“这个好说,让厨娘做来就行。我今日还准备了红烧肉呢,最是好吃不过。”
“可是猪肉烧的?这道新菜,我也让家中试制过呢。用些黄酒,先蒸再炖,味道更好。”苏轼颇爱食猪肉,怎能没听说过这道菜?非但吃过,还亲自改良过呢。
“不是用冰糖就行吗?”甄琼有些发愣。
“那是炒制,若是炖煮,还是酒更解腻。”苏轼也不嫌烦,细心解释道,“若是用小猪颈上脔肉,食之更妙!”
这话听得甄琼忍不住都咽了口唾沫,他哪吃过什么脔肉,怎么听起来味道也不差呢?
见小道那副馋样,苏轼忍不住抚须道:“这还不算什么,味道最鲜的,还数鲥鱼。用姜芽紫醋炙烤,食鳞下鲜脂,更胜莼鲈!”
甄琼立刻扭过了头,眼巴巴看向韩邈。瞧他这模样,韩邈笑了出来:“子瞻兄这张嘴,倒让愚弟难以待客了。鲥鱼没有,鲈鱼羹可好?”
苏轼哈哈大笑:“原以为只能吃黄河鲤,现又赚了个松江鲈,妙哉妙哉!”
这话一出,场中所有人都笑了起来。也不管那满桌的玻璃器和尚未品完的御茶,众人齐齐走出了观花亭,朝着摆开的宴席走去。
作者有话要说: 流传下来的东坡菜,多是落魄时制出的,简直是他人生旷达的缩影。不过现在的苏子瞻可没落魄过,标准士大夫,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有舞乐美人,再加个葡萄酒才最好。不过想想《老饕赋》的创作时间,更觉得感慨万千。
第139章
这一餐吃的畅快, 非但有珍馐, 还有佳酿。韩家酒库里新出的烧春, 味甘香浓,入口绵软,却是种烈酒。因是刚刚酿成的, 还未在市面上贩售。苏轼好酒,哪有不尝尝的道理?结果三杯下去就醉的不省人事,歪倒一旁呼呼大睡去了。
韩邈知道苏轼脾性, 也不去叫, 只招待其他人吃喝。饭毕重新泡了香茗,赏花作画, 高谈阔论。待一个时辰后,苏轼醒来, 立刻大呼小叫,要书墨行酒气。他这毛病, 也算是人尽皆知了,韩邈哪有不提前准备的道理。
结果泼墨一副,似行云流水, 意态纵横。米芾看的两眼发直, 还没张口索要,苏轼便拿了那字跟韩邈换酒。一帖字,换了五坛酒,连沈括都哑然失笑:“晋有《换鹅帖》,今有《换酒贴》, 子瞻倒是效王右军雅事。”
苏轼大摇其头:“存中兄此言差矣。酒比鹅贵,我可是赚了。”
这话一出,满堂大笑。
有好花好酒,亦有好客,这日的宴饮可算尽兴。然而跟苏辙想像不同,韩邈始终未曾向他兄弟二人约稿,就连之后苏轼所著的《气论》,也未曾刊登在《日新报》上。这韩景生莫不是只想同他们交好,并无他意?觉得自己可能想岔了,苏辙也不免有些羞愧,对于这位韩相公的族侄,倒是更看重了几分。
当然,关于“大气压力”,《日新报》还是登了梦溪生的小论。仍旧是一贯笔法,先写过程再写原理。不过这次发表的“压力”之说,可比之前元气燃烧,浊气不燃的说法更近了一步。而报上刊载的几个实验,亦是简单明了,连市井中人都一学便会。还有好事者拿着报纸,去瓦子里拆穿戏法,弄得那些玩水戏的深恨小报多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