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第七点想法:尘埃所无法掩盖的鲧禹治水(15 / 18)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生,衍生之意。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鲧复生禹。
  罪族白马,被驱赶到炎黄文明圈边缘,成为蛮夷。
  但是禹并没有遗忘父辈的遗志,也没有懈怠。
  失败乃成功之母,他努力琢磨着先辈们留下的资料,完善着堵疏并用的治水理论。
  并最终,等来了那个能洞察人心,极有识人之明,且善于用人,乃至让后人都怀疑是穿越者的舜。(详见前面的番外上古帝王的套路)
  在山海经里,虽然杀鲧的帝,与用禹的帝,都只写了‘帝’这一个字,没有指明是谁。
  但我认为,如果是尧杀得鲧,那么重用禹的,必不可能是尧。
  全族流放然后自己打脸?即便如此,那也是尧将治水之事,托于舜。
  舜情商极高,才假托帝之名,提拔了禹。
  我更认为,是舜继位之后,启用了长大的禹,洞察出了禹的才干和品性,破例提拔,委以重任。
  舜,是何等洞察人心的智者,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他完全了解禹这个人,跟鲧一样,都是极端务实之人。
  禹治水几十年,遇到的困难不计其数。
  而这几十年,都在舜的任期里,这背后没有舜的完全支持,是不可能成功的。所以重用禹的人,肯定是舜,舜也有这个识人之明和用人之能。
  鲧的失败,禹的成功,不仅仅是经验的差距,在我看来,还有帝是否全力支持与信任。
  “禹所导积石之山”,“禹攻云雨山”,“禹攻共工国山”。
  导与攻,一字之差,或许是完全不一样的过程。
  积石山也地处偏远,那里早已没人居住,所以只是‘导’。
  而云雨山、共工国山,都明显是在各大氏族的实际控制范围内,有人住。
  这里的攻,真的就没有打仗的意思吗?
  在别人的底盘,凿别人的山,一点冲突都没有?
  泄洪导流,如果会淹没聚居区,那是要迁徙的。
  开别人的山,还要迁徙别人的民,恐怕不是那么简单的,以现代的组织度,都是非常困难的事,那时代必然爆发极大的冲突和社会矛盾。
  兵戎相见,是很正常的。
  但是显然,舜非常支持禹,有这位情商极高,从微末之际出人头地成为帝王,为禹背书,充当禹的坚实后盾,禹才能成功啊。
  鲧攻过榆山、程州之山,最后还是失败。
  那禹攻云雨山,攻共工国的各种山,结果如何呢?
  山海经:“共工臣名曰相繇,九首蛇身,自环,食于九土。其所歍所尼,即为源泽,不辛乃苦,百兽莫能处。禹湮洪水,杀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谷。其地多水,不可居也。禹湮之,三仞三沮,乃以为池,群帝因是以为台。在昆仑之北。”
  相繇是共工氏的附庸,图腾是九首蛇身,且自环。哇塞,这个图腾超震撼,比漫威九头蛇图标帅多了,相繇是上古九头蛇组织?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